漫步安順市黃果樹旅游區廣大農村,青山綠水為伴,綠樹成蔭清涼,家家戶戶庭院整潔亮堂,村容村貌煥然一新,文明鄉風浸潤民心,產業發展欣欣向榮......或鄉村詩意田園,或小橋流水人家,處處勾勒出一幅幅宜居美麗的鄉村畫卷。
這背后,離不開今年以來,黃果樹旅游區發揮各部門能動性,上下聯動,通力合作,緊緊圍繞“一個月見成效、三個月要徹底改變”的總體要求開展宜居鄉村創建工作,全面提升鄉村顏值,為鄉村振興打好基礎,為鄉村旅游產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活力。
示范引領 齊心共創宜居家園
走進黃果樹旅游區黃果樹鎮盔林甲村,錯落有致的一棟棟五彩民居與稻田相呼應,田園風光美不勝收;家家戶戶門前種上了鮮艷的三角梅等綠植,不少村民志愿者和干部正忙著清潔路面。
今年以來,盔林甲作為安順市宜居鄉村創建示范點之一,全員發動,開展環境衛生整治,清除私搭亂建、打掃房前屋后、拆除菜地空地圍欄籬笆,對道路兩邊進行綠化,栽種花草,打造了生態宜居鄉村,擦亮“康養福地”品牌。
如今,該村以盔林甲500以上壩區發展為契機,高標準打造農旅融合示范點,水田區域通過“稻+N”模式持續推進黃果樹旅游區紅米壩區產業發展,帶動周邊農戶集中連片種植,發展蔬菜采摘農業,打造集老年康養+民宿風情+生態種植+農業親子休閑觀光娛樂一體化的現代農業綜合體,形成盔林甲村山地農業發展樣板點。并利用村里閑置的舊村莊改建成58棟康養民宿,養老床位達1400余個,發展避暑康養旅游。
“現在,村里環境美了,有涼亭,有公廁,基礎設施健全了,愛護環境人人有責。小到幾歲的孩童,大到大人,大家都非常注意不亂扔果皮紙屑等?!贝迕窠a珍笑呵呵地講述著村里的點滴可喜變化。
縱觀黃果樹旅游區,以黃果樹鎮盔林甲村、龍宮鎮龍潭村等村作為重點打造的宜居鄉村示范點,黃果樹旅游區通過示范村在環境衛生整治、鄉風文明、產業發展等方面的經驗做法,以示范為引領,積極推進宜居鄉村建設。
今年,抓住宜居鄉村創建的契機,龍潭村家家戶戶紛紛自掏腰包對房屋進行立面改造,主動投工投勞參與村寨宜居鄉村打造,重振鄉村旅游,布局鄉村旅游業態。該村累計投入資金1000余萬元,實施房屋立面整治120戶、街道綠化500㎡、黨群服務中心改造600㎡、農戶屋頂漏雨整治120戶、衛生廁所整改356戶、新建休閑風雨長廊200㎡、改造龍吟民俗表演臺50㎡、規范整治停車場2處、修補街面油路800平方米,設置固定投放垃圾箱,修復夜景亮化等工程,實現了鄉村處處“美起來”。
今年7月初,龍宮景區調整游線后,景區觀光車輛開進村寨,每逢周末節假日,便迎來絡繹不絕的游客,人氣旺起來。
旅游大巴開進村,對于龍潭村來說,是機遇與挑戰并存。楊津說,“不斷解放思想,優化經營理念,是破解龍潭村未來鄉村旅游的關鍵。相信有更多村民積極主動配合參與,龍潭村的發展會越來越好”。
全區“大比武” 創建熱潮全面掀起
“共建宜居美麗家園,環境衛生靠大家......”一早,安順市黃果樹旅游區黃果樹鎮烈山村村委的廣播響起,不斷回放著宜居鄉村創建中“四清兩改四嚴禁”的政策內容。
干凈整潔的瀝青路向村莊遠處延伸,過去亂堆亂放的干柴、雜物早已消失不見,取而代之的是村民用竹柵欄圍建而成的小花園、小果園,村莊環境潔凈、亮眼。
但一個月前,烈山村在黃果樹旅游區宜居鄉村創建工作排名中掛末。長期以來,這個傳統的布依族村寨群眾主要依靠傳統的種養殖產業為生。因群眾工作不到位,烈山村村內道路白色垃圾、群眾家門前禽畜糞便和亂堆亂放現象隨處可見。村支兩委和鄉村振興工作隊被黃果樹旅游區黨工委約談。烈山村一下子成了黃果樹旅游區的“黑榜”“后進”的代表。
自宜居鄉村創建啟動以來,黃果樹旅游區深入開展“文明在行動·鄉村大掃除”大比武活動。積極發動群眾廣泛參與,以村鎮為實施主體、各包保部門協作,采取月考評紅黑榜公示制度,每月評出95分以上前三名的村居給以8千元獎勵,第一名的鄉鎮獎勵1萬元,評出后三名的掛黑牌,作為重點整治改進對象,納入年終進行總體考核排名。
烈山村駐村第一書記邱小榮說,“我們不能自甘落后的局面,村莊環境衛生整治,不能光靠干部喊,還要帶著群眾一起干”。在烈山村黨員干部宣傳帶動下,烈山村干群一心,紛紛行動起來,自理門前垃圾和亂堆亂放的問題,參與投工投勞,種下三角梅等各類花卉,各家房前屋后鮮花簇擁、瓜果飄香,平添了幾分鄉村田園氣息。
與烈山村相反,毗鄰黃果樹景區的黃果樹鎮石頭寨村,在今年的月評選中排名前三,并將獲得的獎金作為宜居鄉村創建的基金,用于購置綠植和垃圾桶、制作示范戶門牌等。
石頭寨村明確鄉村旅游產業發展規劃,加大人居環境整治的同時,為旅游產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。目前,該村發展農家樂20家,燒烤商戶190家,布依民俗客棧23家,蠟染一條街作坊12家,自行車租賃商15家,覆蓋帶動全村就業225人。
在石頭寨村,青山綠水間,在河邊吃上幾串烤肉,伴著涼爽的微風,好不愜意。這里也成為節假日,親子游、休閑度假游的熱門選擇。
一次次“大比武”,讓各鄉鎮、村居在創優爭先的氛圍中紅紅臉、出出汗,引導全區廣大干部群眾自覺維護環境衛生,最大限度激勵各鎮各村和全區各部門的創建熱情,真正將環境衛生保持轉變為常態工作和自覺行動,讓生態文明更加深入人心,全面掀起創建熱潮。
建章立制 文明鄉風深入人心
一大早,天還沒熱,白水鎮打翁村的積德超市先“熱”了起來。村民們使用自己的“積分”即可兌換洗衣粉、衛生紙等生活用品。
打翁村駐村第一書記王盛說,從實際的統計數據來看,每年每個“積分大戶”大約可享受200-300元左右的生活用品,一年來的洗衣、洗碗等支出費用基本不用另外花錢購買了。
在白水鎮打翁村黨支部的組織下,在村委設立了積德超市,以積分在積德超市換取群眾日常生活物品。積分主要是以戶為單元,在“遵紀守法、勤勞致富、家庭衛生、移風易俗、孝老愛親、宜居共建”6類36項基礎性積分項目,將鄉村治理的具體事項細化分類、賦值量化、考核評分,根據評分到超市兌現生活用品。
打翁村支書潘永美介紹,按照“以獎代補”的原則,全村以組為單位,所有在家的農戶均可參加,一個季度為一次評審周期,第三季度月底組織評選并兌換獎品。每戶基礎分為100分,通過組織評選,對每戶進行加分、扣分,1分等值于1元的商品,只有100分以上的人家戶才有資格兌換。
目前,打翁村村里建立以村黨組織書記為組長、小組長為成員的領導小組,負責組織評選工作,評選采取組織召開群眾會議,宣讀評選方案,每個組(自然寨)推薦出黨員和有威望的群眾參與,按《打翁“積德超市”評分細則》,以戶為單位,開展評估評分,每次評選評分結果在本小組進行公示,實現公平、公正、公開。
不只是打翁村,在黃果樹旅游區,各村居紛紛征求群眾建議,對村規民約進行修訂,累計31個行政村村規民約已進行修訂完善,進一步提高群眾參與村級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。
在黃果樹旅游區灑把村,每周一次的檢查讓村民們不敢放松。
“每天多注意一點,良好的環境衛生就好維持得多?!睘汛宕迕駛兗娂娬f。
灑把村村主任何頻告訴記者,村里采取開院壩會、入戶宣傳、黨員干部帶頭示范等措施,爭取群眾支持,將宜居鄉村創建的內容修訂進村規民約中,不斷推進宜居鄉村創建工作,村里環境大大改觀。
村民宋桂林說:“以前村里環境不太好,現在村干部帶著村民一起干,村里環境好起來了,大家也都自覺把自家房前屋后打掃干凈?!?/p>
如今,黃果樹旅游區各村居對門前衛生、家庭衛生和房前屋后衛生清潔的農戶,公開評選“文明示范戶”并廣泛宣傳,對環境衛生臟亂差戶進行公開曝光,在村寨公開欄內掛牌對比,逐步引導農戶自覺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,實現增比進位,逐步形成家家參與、戶戶共建、人人共享的良好氛圍,文明鄉風深入人心。(來源:天眼新聞)